01 |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CVD(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公认的CVD独立危险因素,由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LDL-C水平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现已成为防治CVD的基石。然而,经包括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达标在内的传统危险因素管理后,患者仍存在发生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即CVD残余风险。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机制以及人群干预等研究提示,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与CVD存在一定关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后CVD残余风险的重要因素[2]。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抑制坏脂蛋白的作用,减少在血管内壁上的附着沉积,而且能协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清除血管壁上多余的脂肪。2012年7月26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Amarin制药公司的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商品名:Vascepa)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成为市场上第二个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处方药。同时,二十碳五烯酸乙酯是FDA批准的唯一一个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辅助用药以及首个获批能有效降低残余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药物。
02| 品种基本情况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为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前体药物,口服后被酯酶迅速水解为EPA,EPA水溶性较差,其吸收依赖胆固醇、磷脂等胆盐乳化后形成可溶性胶束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进入体循环吸收。文献报道EPA个体内变异可达60%[4],相比于餐后试验,空腹条件下参与乳化的胆盐更少导致吸收较差,个体内变异更高。因此重复交叉设计符合本品生物等效性评价目的,可降低试验失败风险。
本品为内源性药物,FDA个药指南建议从给药前至少48小时到给药后至少36小时控制受试者的饮食,并在饮食控制期间限制EPA的摄入。餐后试验高脂餐应高脂、高热量,但不含EPA。日常饮食中多种食物含有EPA,如海洋鱼类、贝类、海洋鱼油及其制品等,试验过程中饮食管理是本品等效的因素之一。
作为国内早期进行本品生物等效性研究的CRO,我司在受试者储备招募、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现场管理以及血浆样本处理分析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式试验已取得等效结果,可助力申办方快速推进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软胶囊的BE研究。